复旦大学创新与投资企业家班 上传时间:2020年3月23日 浏览:514次 加入收藏
-
立即报名
申请试听
- 授课地点:复旦大学
- 授课方式: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连续2-3天(周六—周日),共学习20天,学制1年。
- 适合人群:董事长,总经理,5年以上创新成长性企业创始人合伙人,各大投资银行直投部总经理
- 授课语言:中文
- 学习费用:9.8万
-
精彩分享:
复旦大学 —— 百年名校,深厚人文底蕴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巍巍学府,世纪承传。
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 •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拓宽学科格局,增强办学实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建校110余年来,复旦大学以其学术大成就、思想大集成、学者大风范教育和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志士才俊,马相伯、李登辉、于右任、陈望道、谢希德、周谷城、苏步青、谈家桢、谭其骧、贾植芳、童第周等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大师以其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积淀了复旦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思潮澎湃、学科交融的学术氛围,铸就了追求卓越和坚韧奋斗的精神品质。
2017年,复旦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17个一流学科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稳步迈向全球一流商学院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高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2017年,复旦大学迎来创立商科教育100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目前设有8个系、27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含自设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含自设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产业经济学为全国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6年底,在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培训部基础上扩充成立的复旦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EDP),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依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雄厚的师资和专业的培训咨询人员队伍、国内外丰富的合作资源,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世界领先的管理知识、广泛交流基于中国的实践经验、迅速拓展面向未来的战略视野、培养超越竞争的管理能力的新平台。
在201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4个项目全部跻身全球40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6位,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位列全球第29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3,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5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位列全球第2,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0位。在201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中,复旦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2位,稳居全球50强。
面向未来,学院仍将继续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孜孜不倦的求索,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前沿管理思想。
项目背景
本项目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承办。
终于,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序幕再次拉起————科创板登场,注册制施行!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创业投资人,只要你的项目,技术够新,门槛够高,特别是能解决中国产业转型中卡脖子问题的硬核科技,你将拥有自由、畅通的直接融资通道,以及高效的投资退出渠道。
因应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开板,帮助中国企业家找寻创新、创业与投资新动能,复旦大学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厚的金融文化底蕴,联合业内几十位重量级专家,倾力打造,隆重推出《创新与投资企业家班》,力图从传统与前沿、国内与国际、现状与趋势、企业战略变革等多个角度,为学员提供转型中的经济与金融、创新技术与产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战略变革的全方位专业课程,帮助企业家深刻洞悉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到金融市场配置资源驱动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入了解企业持续发展与产融结合的互动机制,准确把握国内外最新的投资理念和资本运作模式以及企业战略管理新模式,抓住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企业转型与发展新机遇。
项目特色
✪登高望远, 把握热点
聚焦国际视野广度,切实联系中国企业发展现实,撷取关键课题,寓教于践,最终融汇、贯通于企业创新投资与转型升级实践之中。
✪ 问题导向, 共创研修
理论研究与企业创新紧密结合,首创课题制共创研修模式。结合选修课题和学员所在企业典型案例,与相关领域专家、导师相互思辩,以实战教辅的形式,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学员获益
✪国内课题共创研修课程,提升企业投资和战略变革管理能力
基于创新和投资的10大课题,20天共创研修。课题组学员事先在课题导师参与下,针对课题中的学员所在企业案例进行远程会诊,透过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思辩讨论和咨询式研修直击问题本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并在班级共创会上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全班其他同学,提升每一个同学的投资与资本运作能力。
✪国际商学院大咖教授选修课程,让企业投资与战略变革规划站高一线
斯坦福、哥伦比亚6所国际名校商学院选修课程,让学员思维的疆域突破固有版图的限制,融世界之博大、合本土之精深,站高一线,俯视未来。
✪ 高端人脉 ,共享资源
来自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资深教授和国内的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汇聚塔尖智慧,以中西结合的研修模式,启迪企业投资与发展模式的创新;复旦同学会、兴趣会和联谊会,高端论坛和沙龙,企业和事业发展的高效人脉平台和商机财源。
研修对象
中国细分行业TOP30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
5年以上创新成长性企业创始人、合伙人;
各大投资银行直投部总经理;
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
(不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授课模式
讲授、互动、案例分享,标杆企业参访、沙龙。
招生开学
每年开班两期,本期开学时间为2020年5月22日;
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连续2-3天(周六—周日),共学习20天,学制1年。
课程费用
人民币98000元(包括研修费、讲义费、证书费、上课期间午餐费),
由学员将学费直接汇入复旦大学账户。
考核与授证
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并经考核合格,将获得复旦大学相关培训结业证明。
入学程序
1、入学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五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工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具有十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放宽学历限制) ;
2、符合条件学员向学校提交报名表、身份证复印件1张、2寸近照2张,报名申请表可在管理学院网站下载或向联系人索取;(报名资料可传真或邮寄给报名联系人)
3、申请资料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审核,结合工作业绩、报名顺序择优录取,寄发复旦大学创新与投资企业家班入学须知;
4、学员在收到入学须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交纳学费。
上课地点
复旦大学+现场教学
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
核心课程
教学内容
课程模块一:转型中的经济与金融
课程1:世界政经新格局篇
1、美国贸易保护与中美关系
2、CPTPP与世界贸易新格局
3、一带一路与中国资本输出
课程2: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篇
1、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和路径
2、供给侧改革与长期财政政策走向
3、去杠杠与长期货币政策走向
课程3:转型中的中国金融篇
1、资本市场管制与自由化的收与放
2、金融行业民营资本进入的收与放
3、金融创新支持政策的收与放
课程模块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课程1:区块链技术应用投资篇
1、区块链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2、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瞻
3、区块链技术驱动企业的投资
课程2:大数据与云产业投资篇
1、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创新
2、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
3、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投资机会
课程3:新材料与新应用投资篇
1、多样化纳米材料
2、多功能碳材料
3、光催化与环保材料
4、3D打印与可记忆材料
课程4:新能源与智能交通投资篇
1、锂电池与动能储藏
2、车联网与智能交通
课程5:高端制造篇
1、中国制造2025战略解析
2、中国高端制造的发展现状与弯道超车案例
3、中国传统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成功案例
4、中国高端制造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
课程6:信息产业投资篇
1、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2、物联网与工业4.0
3、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
4、芯片与集成电路
5、智能硬件
课程7:生物医药与医疗投资篇
1、 基因测序与精准医疗
2、 移动医疗
3、新型医疗器械
课程模块三: 企业战略创新
课程1:从单兵到集群篇
1、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业务战略
2、基于股权纽带的企业生态圈建设
课程2:从线下到线上篇
1、企业网络营销的战略规划
2、企业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3、企业网络营销的团队建设
课程3:从雇佣到合伙篇
1、技术进步与企业组织变革趋势
2、社会发展与企业组织变革趋势
3、平台+合伙人的企业组织架构建设
课程4:从银行融资到跟客户融资篇
1、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制造
2、众筹与制造企业的融资创新
课程5: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篇
1、移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发展
2、细分行业的共享经济模式设计
3、基于共享的企业运营战略与策略
课程1:私募基金法律法规解读篇
1、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
2、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3、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4、其它与私募基金相关的法律与法规
课程模块四: 私募基金投资
课程2:私募基金组织形式篇
1、私募基金有哪些不同的组织形式
2、不同组织形式的私募基金的特点
3、如何选择符合自己的私募组织形式
课程3:不同组织形式的基金税负比较篇
1、公司型私募基金的税负
2、合伙型私募基金的税负
3、信托型私募基金的税负
课程4:私募基金募集规划篇
1、募资文件起草与激励制度设计
2、基金募集程序与策略制定
3、基金组织形式与管理架构设计
4、PE、VC管理平台规划
5、如何用众筹募集基金
课程5:私募基金投资管理篇
1、项目筛选与尽职调查
2、投资安排与价值评估
3、投资协议起草与签订
课程6:项目监控与投后服务篇
1、如何在董事会层面参与企业决策
2、如何在财务运作层面参与企业管理
3、如何在标杆客户和渠道资源方面支持企业
4、如何在高管团队延揽方面支持企业
5、如何在后续融资方面支持企业
课程7:私募基金退出管理篇
1、国际股权基金中国基金退出模式与案例 2、国内资本上市条件与上市方案选择
3、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核准制度与申请程序 4、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实务
5、如何与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
6、购并与股权投资退出
7、管理层收购与股权投资退出
课程模块五: 企业上市
课程1:拟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篇
1、股东行为治理策略
2、战略投资者引进策略
3、拟上市企业的董事会治理
4、拟上市企业的团队包装
课程2:拟上市企业的财务管理篇
1、如何有效募集更多资金
2、如何设计可持续增长的财务业绩模式
3、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制度安排
课程3:拟上市企业的法务管理篇
1、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
2、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法
3、上市公司收购管理法
课程4:拟上市企业的私募融资篇
1、创业时期的风险资本(VC)融资实务
2、准上市前(pro-ipo)股权资本
(PE)融资实务
课程5:科创板上市实务篇
1、科创板的上市条件
2、科创板的审核流程
3、科创板上市的路径规划
4、科创板上市的法务合规规划
5、科创板上市的财务合规规划
6、科创板估值体系与交易制度
课程6:科创板上市企业再融资篇
1、已上市企业的公开增发
2、已上市企业的定向增发
3、已上市企业的债券融资
课程模块六: 并购重组
课程1:并购重组方案设计篇
1、如何制定并购重组战略
2、如何筛选并购重组对象
3、并购重组方案的制定与评估
课程2:并购重组尽职调查篇
1、商务尽职调查
2、财务尽职调查
3、法务尽职调查
课程3:并购重组估值篇
1、资产定价实务
2、股权定价实务
3、无形资产定价实务
课程4:并购重组实施篇
1、并购协议签订管理
2、支付与控制权管理
3、资产置换管理
4、企业文化整合管理
课程5:并购重组风险控制篇
1、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
2、并购中的税务风险管理
3、并购中的法务风险管理
4、并购中的整合风险管理
课程6: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篇
1、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与管理体制
2、政府相关国有企业并购的法规解读
3、国有企业的并购交易与方案设计
4、并购国有企业的整合风险与控
课程7: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篇
1、上市公司相关并购法规解读
2、上市公司并购的交易与方案设计
3、上市公司要约并购及借壳上市
课程8:跨国并购重组篇
1、跨国并购的专业合作伙伴选择
2、跨国并购的交易与方案设计
3、跨国并购的成功实施
部分师资介绍
陆 德
原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主任,金融机关党委委员,
中国民企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会理事,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健钧
中国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
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处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E课题组专家,曾参与投资基金法、
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起草与修订,《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与 PE政策起草人
黄世忠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财政部会计委员会咨询专家、财政部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宁向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曾任哈佛商学院、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芮明杰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科带头人、
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产业经济学系主任。
研究方向:产业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与经营、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现代公司理论、管理创新等
郑振龙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证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融工程学术带头人、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亚洲太平洋地区金融学会(APFA)中国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金融学年会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陈亚民
上海交通大学会计系教授、系主任、会计与资本运作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财务管理、投资银行
信用评级、高级财务会计、资本运营学等
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多家大型企业集团顾问、数省市人民政府顾问
何 华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现任上海九鞅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创始人、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本市场业务委员会执行主席、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雷曼兄弟公司亚洲地区固定收益和股票研究部的主管、所罗门兄弟公司和CAM对冲基金任高层职位
钱世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会计学系、美国南加州大学会计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曾任香港上实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兼任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香港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港上实城开股份公司的执行董事
华 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智囊团成员
长期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邵 俊
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任国内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龙科创投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上海实业集团担任过五年的董事及各类管理职位
2006-2009年,邵先生连续四年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孔爱国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公司金融、金融经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金融
华 平
软银中国控股CEO
曾任美国国家电子制造协会标准委员会核心成员
曾任麦肯锡公司的管理顾问、西门子(美国) 研发和市场营销管理等职务
主要投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医疗、清洁技术和消费等行业
熊晓鸽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
慧聪国际资讯董事长、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
创立“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后更名为“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企业家之一
阎 焱
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
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及执行董事总经理
曾任AIG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吴克忠
优势资本合伙人/总裁,磐天中国SPAC基金合伙人
自1995年起在美国华尔街专业从事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曾主导参股投资了数十家包括金融服务,媒体,电信,销售网络,
消费产品,新材料等类型的企业
立即报名